首页 资讯 正文

一天打700通!你为何总接到贷款电话?

体育正文 281 0

一天打700通!你为何总接到贷款电话?

一天打700通!你为何总接到贷款电话?

“李先生吗?您好,我这里是A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心。”6月17日下午,武汉(wǔhàn)市民(mín)李先生,接到手机尾号为7865的私人(sīrén)电话,电话属地显示武汉。

对方直呼李先生姓氏,确认李先生身份后,紧接着报出了(le)他在“该行”名下(míngxià)办理的(de)业务。“您有(yǒu)一笔在本行办理的房屋贷款业务,最近是否需要资金呢?我们现在有新的个贷政策,年利率为……”电话那头,说话人开始向李先生推销银行50万元个人信贷业务。

李先生奇怪(qíguài),这两年不同银行(yínháng)“冠名”的贷款业务电话(diànhuà)接了不少,不胜其烦,不知真假,但这是第一次对方清晰说出自己的银行业务信息。

“我怀疑对方不是(shì)银行职员,自己的信息是泄露了。”“你们是银行吗?”“我们是A银行授权的个人(rén)信贷业务中心(zhōngxīn)——有挂牌的——地址就在……”李先生称,电话里人声嘈杂,听得出来,不止(bùzhǐ)一个人正在打电话。

“你怎么用私人电话打来的?”“这就是(jiùshì)我们的工作号码。”电话里解释(jiěshì)。

银行表态:不是本行电话,不会(búhuì)泄露信息,不用理会即可

6月17日(rì)当天,记者拨打了A银行总部的客服电话。

工号H60804834话务员接话后告诉记者,所有由该银行拨出的服务(fúwù)电话(diànhuà)都(dōu)为5位数短号,通话中会(huì)进行电话录音保障客户权益。“我们建议您联系本行武汉个贷业务中心,电话转2号线咨询客服人员上述电话是否为本行员工拨出。”同时,他还提醒记者可能的电诈圈套(quāntào),保持警惕及时报警。

过两天(liǎngtiān),记者再次拨打了A银行总部的客服电话。

工号H60805149话务员告诉记者,该私人号码可能是(shì)个人信贷业务中心“客户经理(kèhùjīnglǐ)”打出来的电话,她继续建议记者向武汉个人信贷业务中心上述电话通话,弄清(nòngqīng)真假。

7月1日上午,记者与A银行武汉(wǔhàn)个人信贷业务中心通话,陈述私人电话推销贷款一事。接(jiē)话人员查询后告知(gàozhī)记者,上述电话机主不属于该行客户经理。

记者询问:“对方强调是你们中心的合作方(hézuòfāng),有授牌的。”

工作人员答:“我们是绝对(juéduì)不会泄露客户的个人信息(gèrénxìnxī)的。”

记者询问:“那为什么他们(tāmen)会有用户信息?”

工作人员回答:“您接到类似电话,不用理会就行了。”

不用理会就行了吗?为了确认来电(láidiàn)者身份,记者再次拨打李先生(lǐxiānshēng)曾接到的私人推销电话,结果电话无法拨通,已为空号。

7月1日下午,李先生(lǐxiānshēng)再次向记者发消息:“刚刚又一个贷款推销电话(diànhuà)打来了。”“对方又是直呼其名,清楚我的房贷信息情况(qíngkuàng)。”“我问她是银行员工吗?她回答是的。”“我问她工号(gōnghào)是多少,她说你问这个干嘛?不方便透露,再问,便挂断了电话。”李先生说。

记者再次致电(zhìdiàn)A银行武汉个人贷款业务中心(zhōngxīn)咨询,接话人查询后告知:“不是本行电话,不会泄露客户信息,不用理会即可。”

中介现状:金融公司多,电销人员(rényuán)多,客户信息多

小宋电销贷款业务时的工作场景(chǎngjǐng)

调查(diàochá)发现,金融中介机构和经济信息咨询类公司“冒名”银行打电话助贷现象已是司空见惯(sīkōngjiànguàn)。

“我(wǒ)可以说我是(shì)这个银行(yínháng)的,也可以说是那个银行的,没有太大关系,只要客户有兴趣,愿意和我聊下去,我就(jiù)有签单的可能。”21岁的小宋是武汉某大专学生,今年5月经亲戚介绍,到江夏的一家金融中介公司兼职电话销售业务员(yèwùyuán),底薪3000元,签约客户可以获提成。

小宋介绍,他所在的公司有近50名业务(yèwù)员(yèwùyuán),每日专门进行银行贷款业务的电话(diànhuà)推销。为了拿到提成工资,他每天上午八点开始打电话,直到晚上七点下班,一天打到700个电话。

电话和信息从何而来呢(ne)?“一部分(yībùfèn)是信息贩子卖出的(de),一部分是银行给的。”小宋介绍,公司里分发下来的电话单有好几种:有的有姓名,有的有公司名称,还有的有客户的贷款业务信息。小宋作为业务员主要的工作,便是通过各类话术,找到需要(xūyào)贷款的客户。“我们(wǒmen)说出(shuōchū)的银行利率政策,都是实时跟进的真实信息,只要客户有需求,我们就能够带他们到相应的银行走正式贷款程序。”

“公司与银行有潜在的(de)合作关系,最后(hòu)通过(tōngguò)电话联系的贷款人,我们经过面谈和(hé)手续准备后,推荐给银行的业务员,这类银行职员被称为‘共签人’”。小宋说:“我们的电话号码都是公司统一安排的卡,不管打多少推销电话都不会被‘锁卡’。”某(mǒu)电话运营商热线(rèxiàn)人员解答,所谓锁卡,就是打了太多陌生通话,通话涉及敏感词汇和广告推销,以及被举报,被限制通话。

金融中介公司多,公司电销业务员(yèwùyuán)多,业务员手上的客户电话多,且通话不被(bèi)限制,这就是人们被频繁问贷的现状。

“月薪3-5万”“学历不限”“极速还债””半年买车、一年买房(mǎifáng)”……在一些(yīxiē)招聘网站上,以“金融(jīnróng)”“助贷”为关键词进行(jìnxíng)检索,高薪招聘信息十分冲击眼球。通过招聘平台,记者联系到了两家武汉的金融助贷公司,以求职者身份询问了一些情况。

一家位于汉口范湖,接话人高先生称,招聘网站上的(de)月薪收入,是(shì)签约成功(chénggōng)后的含绩效收入。底薪实则为2800元,加上200元的全勤奖励,月薪3000元。绩效计算方式,是按照贷款回款(huíkuǎn)金额的20%-45%计算,也就是贷款人承诺给到中介的“跑腿费”。

高先生告诉记者,该公司客户信息来源(láiyuán),主要是从“企业查”这种公开的企业信息网站,和各类网贷网站获得信息,筛选出(chū)潜在的客户。

另一家位汉口万松园的公司(gōngsī)接话人陈女士则称,该公司自己开发了相关贷款的网页,是有(yǒu)贷款意向的客户主动点击、主动填报了自己的电话和身份信息,公司提供给业务员的都是精准数据,“上个月业绩很好,50多个人,做了300万元。”陈女士还称(háichēng),“每家金融助贷公司肯定要(yào)与银行进行合作,至于(zhìyú)怎么合作,要看(kàn)银行的开放程度。”

关于招聘信息上“不打白名单”的内容,记者(jìzhě)进行了询问。

陈女士:“白名单就是各种渠道得来(délái)的客户信息,只有姓名和电话,大多没有贷款意愿,交易成功率更低,开不了(bùliǎo)单的名单。”

高先生:“白名单电话已经被这个行业打烂(dǎlàn)了,各个公司换着打的。”“金融中介公司打电话,也有信息(xìnxī)(xìnxī)含金量区别,信息越多,成本更高。”

灰色(huīsè)产业:打不完的电话,大众受不了的烦

银行内部工作人员陈先生告诉记者,自己作为银行从业者(cóngyèzhě),也会接到此类中介电话,甚至(shènzhì)被询问能否开展合作。

他认为,这种电销问贷是行走在(zài)灰色边缘的产业,招人厌恶,但也给真正需要贷款的人提供了便利,有市场合理性。“就像房屋中介(fángwūzhōngjiè)一样,金融中介在银行和真正需要贷款的人之间建立(jiànlì)起了链接,在市场空白中合理获利了。”“就银行来说,贷款业务有考核压力,仅有的人力难以达到。就中介来说,用工低廉,广泛撒网,能够对接有贷款需求的客户,获得不错的收益(shōuyì),还吸纳(xīnà)了就业(jiùyè),只是(zhǐshì)牺牲了普罗大众的利益。”陈先生这样认为。

小宋则告诉记者,进入名单,中介公司A不打(dǎ)电话,B就会打,这个行业,电话只有不断打,不停问,才能够挣到业务,“今天(jīntiān)不贷款(dàikuǎn),不代表明天(míngtiān)不贷款;你不用贷款,不代表你的家人朋友不贷款。”助贷电话就这样,一直打下去。

来源: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(hào)

声明:转载(zhuǎnzǎi)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(duō)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(huò)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可以(kěyǐ)更快收到文章推送

图片
图片
图片
一天打700通!你为何总接到贷款电话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